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寂寞,我也是。

 

我偏爱作品中出现的病态的,苍白的少年,所以我总是不自觉的这样看待永研


“离开我,你真的活不了吗?” | “边缘型人格障碍”亲友指南

还没看这篇,亲友推荐给我的,说是感觉像我需要的素材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-d8jdaGca_jXkXRdUdt8Q





边缘型人格障碍(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,简称BPD)在西方是常见的人格障碍诊断之一,起病于成年早期,以人际关系、自我形象和情绪反应不稳定,以及冲动行为为主要临床特点。


比起抑郁、强迫、精神分裂、多重人格等等,边缘型人格障碍鲜见于大众视野,但是普通人群中 BPD 的现患率有 1-2%,在精神科临床患者中约占 10-44%,其自杀死亡率为 8%-10%,它确实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人格障碍。

 


然而,BPD 是一种复杂的人格状态,很难一言以蔽之:



而根据DSM-IV(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),边缘型人格疾患的诊断标准是:起于成人早期,在各种环境背景下表现出的一种广泛模式,人际关系、自我形象、情感表现极为不稳定,而且非常容易冲动,出现以下九种表现中的 5 种及 5 种以上即符合诊断标准:

 

1. 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象中的被遗弃。


“每次感觉要被抛弃,我都觉得自己要死掉了。”

 

2. 不稳定而且紧张的人际模式,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以及否定其价值两个极端之间。

 

你可能前一刻还在他们口中听到最甜蜜的情话,下一秒就听到非常恶意的贬低。


photo by Corbis from VCG

 

3. 缺乏清晰稳定的自我认同,自我形象或自我感受持续且明显不稳定。

 

感受不到自己活着的真实感,不确定自己是谁,对自己有许多前后不一致的认同和看法。


4. 至少两方面有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(例如花钱、性、物质滥用、暴食)。

 

5. 一再自杀的行为、姿态、威胁或是自伤行为。

 

6. 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而情感表现为不稳定(例如强烈且阵发性的心情恶劣、易怒、或焦虑,通常仅持续数小时,极少会超过几天)


7. 长期感到空虚(Emptiness)。


8. 不合时宜而且强烈的愤怒,或对愤怒难以控制(例如常发脾气、总是愤怒、一再打架)。

 

9. 暂时性与压力源相关联的妄想意念,或严重的解离症状。

 

photo by James F. Dean from VCG

 

从病理心理学角度来看,认知学派的学者倾向于认为BPD的典型认知偏差是灾难化和二分思维


核心信念有三大主题:

① 世界是恶毒的,我的生命是危险的

② 我就像一个小孩子,我是无力的、脆弱的

③ 我是被人遗忘的,我天生就是没人要的

 

这种消极负面而有敌意的想法很容易和抑郁症症状混淆,而导致共病或误诊。


共病现象也是边缘人格障碍的一个明显特征,国外大量研究发现 ,BPD 与轴I、轴II疾病存在广泛的共病。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抽取 3402 名就诊者的统计结果表明,BPD共病率最高的为抑郁,其次为偏执型、回避型、自恋型人格障碍。

 

共病现象使边缘人格障碍的诊断困难,患者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,在诊断中不停试错,身体、精神、经济、家庭各方面都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。

 

而与此同时,中国国内的精神障碍分类于诊断标准第三版(CCMD-3)认为,边缘性人格障碍不符合中国的情况,没有正式肯定边缘性人格的诊断名称。



  picture from 摄图网



近 20 年来,研究者从遗传、生物、心理、社会等不同角度探究 BPD 的发病因素,其中,人们的早年创伤经历尤其受到重视。

 

BPD 患者早年经历创伤的发生率很高,包括性虐待、精神和躯体的虐待与忽视、分离性创伤、丧失、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控制等


创伤的类型及其严重性和 BPD 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,虐待越严重,BPD 的症状及社会功能受损也就越严重。


这些创伤性经历往往不是孤立的。当儿童暴露一种形式的虐待时,会更容易遭受其它形式的虐待。如性虐待常常与躯体虐待、情感虐待同时发生,反映了其所在家庭的功能失调,它们共同成为 BPD 发生的心理因素。



 picture from 摄图网


当然,上述所列因素并不是 BPD 的病因学因素的全部,有一种多因素模式认为, BPD 是一系列复杂混合因素的最终产品,除了早年创伤性经历,还包括先天素质、神经学和生化学的功能异常 (后两者又可能受到早年经历和先天易患素质的影响):




 

对于 BPD 的病因的理解才刚刚开始,正如大多数的精神障碍,没有单一的因素可以解释它的成因,多种因素(生物的、心理的、社会的)共同参与了其中过程。

 

  


误区一1 :

BPD是一类爱“作”爱“控制”的人

 

虽然他们情绪冲动有攻击性、让人感觉擅长控制和操纵感情,或是让你受挫痛苦,但那些时候,他们其实正经历着同样乃至更甚的烦恼和痛苦,快要被情绪吞没的他们才会这么做。


对待外界的方式,经常也是他们看待自己的方式。他们不是“作”,也不是在蓄意引起注意,只是处于一种疾患中。

 

误区二:

BPD 可以靠自我调节应对

 

真正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,他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振作起来,对他们发脾气,或以哄骗、哀求的方式要求他们改变,都是没有用的。他们需要获得专门的心理药物治疗。


但他们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这些责任可能不仅仅在于服药以解除一些严重的症状,更在于承认改变的需要,正视改变的困难,进而认识自己的特质,不断练习形成新的行为模式,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情绪管理,这似乎也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。

 

误区三:

BPD 患者无法治愈,而且会过得很糟

 

BPD 确实是一种慢性持久的症状,不代表无法康复,在给予充足时间与合理治疗的条件下,他们可以具备足够的社会适应能力。


如果遇到结构化强的组织或者工作,他们也能很好地表现自己,并得到肯定。知乎上有很多答主都说,自己认识的 BPD 都天资聪慧,在本领域成就极高,这也确实是事实,他们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做到很好。

 


 

如果没有对 BPD 的了解,我可能不会理解,为什么一件小事可以让对方那么愤怒冲动,情绪多变;当对方崩溃之时,可能会处理不当,比如简单粗暴地定义其状态、给建议等等。其实我们作为身边人,更需要的是帮他们理解自己、和他人的关系、和环境的关系。


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家人恰好带有这样的症状,这里推荐一种圣约翰慈恩中心的总体医疗小组(Comprehensive Treatment Unit of Saint John's Mercy Medical Center)发展出来的 SET沟通法

(S=Support,E=Empathy,T=Truth)。它被发展出来用于与边缘人格者的日常互动,可以帮助边缘人格的亲友清楚扼要地表达坚定贯一的立场。

 

第一步:理解危机时刻

 

在危机时刻,边缘人格者可能会表现出突然而强烈的愤怒,自毁、自残的举动和威胁。这时他被恐惧孤独、感觉遭人误解、沉重的无助感三种情绪纠缠,他会心绪混乱,听不见外界的声音,沟通困难。

 

每一次危机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,熟悉的亲友可能也会发现这些危机之间有一些相似的地方,可以把经验积累起来以便更好应对。理解对方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点,也是非常困难的,因为往往我们接不住彼此的情绪。

 

尝试想想“如果此时我是他,我会是怎么想的?”尝试去找他们真正想表达的信息。



picture from VCG

第二步:表达支持


表达支持时,必须陈述个人对边缘人格者的关心。例如“我真的很担心你现在的感受……”多多给予支持性的陈述,保证自己将尽力协助患者。

 

第三步:发挥同理心


发挥同理心时,要表明自己已经注意到边缘人格者混乱的情绪,例如“你现在一定觉得很糟吧……”

 


第四步:点明事实

 

在点明事实的阶段,要强调边缘人格者的生活始终是他自己的责任,无论别人如何尝试提供帮助,仍旧无法替他承担自己的责任。

 

说话者要表达出自己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,并指出务实的解决方案,点明事实时可以使用一句很重要的话:“……那你接下来要怎么做?”叙述时必须不带责难,也不应认为患者罪有应得。


总结一下就是,在“给予支持”和“发挥同理心”时客观陈述双方当事人的感受,点明事实时指出问题,并指出解决方案,希望患者对自己负责。

 


 

当边缘人格者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,或是当你要协助患者做重大的决定,以及在其他危机时刻,与边缘人格者的互动必须同时实践支持(support)、发挥同理心(empathy)、以及点明事实(truth)三个步骤,缺一不可。

 


边缘人格者会认为说话者漠不关心,或者指控对方根本不想与他有关联,衍生更多口角。如果患者控诉“你毫不在乎!”通常表示没接受到对方支持的信息。缺乏支持,边缘人格者往往也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振作起来。

 


患者会觉得对方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经历,觉得自己不愿沟通是合理的,声称别人都误解他。如果患者不接受对方的支持和同理心,再多的沟通也听不进去。

 


边缘人格者无法意识到自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默认对方真的可以替他负责,或以为自己的观点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与认同,和大家是一体的。但这样的想法十分脆弱,因为边缘人格者与对关系的期待并不合理,当这段关系无法承载时,关系必将瓦解。

 


有了支持和共情,肯定会出现短暂的风平浪静,而缺乏点明事实的一步,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失望和愤怒的漩涡。实践三大步骤,就像在微细的界限上走钢丝,一方面要不断肯定对方的个人价值,另一方面要一再重申对对方的必要期许。回应时必须表达支持,但不能过度。如果关心变成了过度的保护,对方就不会认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

最后,要试着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。一些追踪研究发现,针对边缘人格的治疗确实有显著的效益,比如 DBT、EMDR 等等。在门诊与住院治疗中,适当的药物治疗都能成功减轻许多严重症状,心理治疗也可以明显改善状况。虽然大部分康复后的边缘人格者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会遇到一些困难,表现出某些残存的、根深蒂固的特质,但已经不符合边缘人格疾患的诊断。

 

这里有一些选择精神科医师/心理咨询师的小tips,可以在初期接触中判断:



读完此文,如果你担心自己或者身边人可能是 BPD 的话,这里有一份专业的英文自测问卷(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),但真正的诊断仍需要精神科医生的才能做出:

https://www.counseling-office.com/surveys/test_borderline.phtml


边缘型人格一方面承受着类似“咨询师‘杀’手”的污名,一方面又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支持才可能慢慢好起起来。不过,病是病,人是人,只是人有时候生病了,人不可以被当作病症而不被尊重,病人也需要承担变好、保持合适边界、相处更舒服的责任


大家一起努力吧!如果你有什么关于 BPD 治愈或与世界相处的好经验,也欢迎分享。

 



小友AI:真“作”的朋友,就不要说自己是BPD了哦,比如我。


【插播广告】

日食心理学很合我口味哦

(点击下图去试听)



本文由友心人出品,转载前请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,如需加入白名单,请提供微信公众号ID。


作者:简,热爱心理学。


参考文献

Diagnostic criteria for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.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. Washing DC: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, 1994. 650-654

Nickell AD, Waudby CJ, Trull TJ. Attachment, parental bonding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features in young adults. Personality Disorder, 2002, 16(2): 148-59.

James,F.Masterson,The Narcissistic and Borderline Disorders: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al Approach.New York: Brummer/Mazel,1981,131-133.

Jerold J.Kreisman,M.D.&Hal Straus.(2005).I hate you,don’t leave me understanding the Borderline Personality.(邱约文, Trans.).台湾:心灵工坊文化专业股份有限公司. (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89).

王兰兰, 张天宏, 肖泽萍. (2007). 精神科门诊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调查. 上海精神医学, 3.

黄建军, 杨蕴萍, 武江. (2010).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早年创伤性经历的关系研究进展.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 769-771.

评论
热度(23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